阿利耶夫:不屈的阿塞拜疆雄鹰

阿塞拜疆是一个我们很少会去关注的国家,它作为一个前苏联的加盟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太高,不过阿塞拜疆应该是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里日子过得比较好的了。

毫无疑问,这与深受爱戴的阿塞拜疆总统、被称之为“不屈的雄鹰”的阿利耶夫的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阿利耶夫的带领下,阿塞拜疆不仅没有像其他一些前苏联加盟国一样“经济崩溃”或者丢失领土,还收回了被亚美尼亚占领了近百年的纳卡地区的大部分领土,成为了阿塞拜疆的骄傲。

1991年,苏联这个巨人轰然倒塌,原本的前苏联加盟国纷纷宣布独立,阿塞拜疆也不例外,这个地处外高加索地区的小国,变成了独立的阿塞拜疆共和国。

同样也与很多前苏联加盟国一样,在失去了前苏联的计划调配和帮助之后,独立后的阿塞拜疆很快面临了经济几乎崩溃、政局混乱的窘境。

资料显示,独立1年多,阿塞拜疆就换了4个总统、代总统,似乎谁都想管理这个国家,但谁都管不好这个国家。就在这个时候,本来已经“解甲归田”的前阿塞拜疆党主席盖达尔·阿利耶夫发动政变,在阿塞拜疆民众的支持下,重新就任总统。

盖达尔·阿利耶夫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牌政治家,在他的带领下,阿塞拜疆很快就稳定了乱局,经济上也有了飞跃般的发展,因而盖达尔·阿利耶夫深受阿塞拜疆人民的拥戴。

盖达尔·阿利耶夫的儿子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出生于1961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小阿利耶夫很早就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7年,小阿利耶夫考入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并于1985年毕业,取得历史学副博士学位。

随后,小阿利耶夫就留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任教,直到1991年才离开学校,担任莫斯科“东方”公司总经理。

而后,老阿利耶夫发动政变、重新执掌阿塞拜疆,儿子自然也就随父亲回到了祖国。

资料显示,其实老阿利耶夫一直在有意培养阿利耶夫的政治才能,尽管小阿利耶夫回国后是在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任职,但老阿利耶夫经常带儿子参加正式访问,以丰富儿子的从政经验,以及提高其处理国事的能力。

1995年,小阿利耶夫当选阿塞拜疆国民议会议员,正式步入政坛,随后,他的仕途可谓是“平步青云”,一路当上了新阿塞拜疆党第一副主席,成为了仅次于他父亲的阿塞拜疆国内的“二号人物”。

2003年夏天,老阿利耶夫的病情突然恶化,有不祥预感的老阿利耶夫带病主持修改了国家宪法,确定当总统无法履行职务时,由总理代理总统职务,而此时阿塞拜疆的国家总理正是他的儿子小阿利耶夫。

不过,这一招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在2003年的总统选举中,小阿利耶夫以79.46%的支持率轻松胜出,当选总统,从某种程度而言,也算是“子承父业”。

当然,小阿里耶夫也并没有让阿塞拜疆人民失望,他在上台后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一直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统。

阿塞拜疆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可是它油气资源丰富,属于阿塞拜疆里海区域的石油探明储量高达20亿吨,地质储量则高达40亿吨,而且还埋藏浅、杂质少,非常适合开采;另外,阿塞拜疆还拥有2.5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和大量矿藏。

在老阿利耶夫在任时,阿塞拜疆就是以石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的,在国家石油公司工作过的小阿里耶夫更是明白油气资源对国家的重要性。

因此,在2003年小阿利耶夫上任后,就树立了“石油立国”的全盘治国策略:对外油气开路、对内稳定民生。

回头来看,阿利耶夫的聪明之处在于,他非常善于发挥油气资源以及阿塞拜疆的地缘政治作用,平衡国家与西方、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国来说,在大国之间寻找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一不小心就会被视为“墙头草”、两头都不讨好,例如乌克兰现在似乎就已经沦落到了这种境地。

一方面,在阿利耶夫的推动下,阿塞拜疆的油气资源不仅出口到俄罗斯,同样也出口到欧洲各国和美国,想以一种“等距离”的平衡状态来维持阿塞拜疆与西方、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避免让双方认为阿塞拜疆有所倾向。

由于油气资源出口的多元化,阿塞拜疆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同时还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和一部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阿塞拜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另外一方面,阿利耶夫清楚知道里海是西方和俄罗斯争夺的焦点,就利用双方对于其战略资源和地理位置的重视,寻求阿塞拜疆的生存空间。

在军事上,阿利耶夫利用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威慑抗衡俄罗斯对其的打压,还曾声称要将美国和北约“请进”阿塞拜疆,以对付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联盟”;在经济上,阿利耶夫通过对输油管道的设计来平衡东西方之间的利益。

因为阿塞拜疆拥有2条绕过俄罗斯进行石油输送的油气管道,这成功打破了俄罗斯在中亚石油运输上的垄断现象,给欧盟提供了一种油气资源的“新选择”,这让东西双方都不得不重视起阿塞拜疆这个小国,提高了阿塞拜疆的话语权。

在确保了阿塞拜疆可以在东西方之间“稳定生存”的同时,阿利耶夫也关心阿塞拜疆的国内民生。

阿利耶夫上任之初就开始整顿吏治,他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反腐,加强官员与民众的沟通,不断消除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让阿塞拜疆民众对于政府的信心越来越强。

而且阿利耶夫经常亲自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倾听底层民众的真实心声,并根据实地调研所得来修改国家政策。

在前苏联时期,阿塞拜疆的社会福利状况几乎是全苏联加盟国中最糟糕的,但在阿利耶夫上台后,他大力加强社会福利、增加就业岗位、平衡地区发展,让阿塞拜疆的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他的领导下,阿塞拜疆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020年,阿塞拜疆的GDP达到了426亿美元,通胀率仅有2.8%,全国失业率低于5%,尽管因为新冠疫情,国内经济水平有所下降,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危机。

这让阿利耶夫更受人民爱戴,其国内支持率高达88%,足以说明阿塞拜疆人民的满意程度。不过,阿利耶夫在西方国家可不太受“欢迎”,尤其是他的妻子是国家第一副总统一事,更让他饱受西方和国内反对派诟病。

阿利耶夫与妻子梅赫丽班·阿利耶娃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父亲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母亲则是语言学博士,她本人也拥有阿塞拜疆医学院的博士学位,精通俄语、英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

阿利耶夫与梅赫丽班·阿利耶娃的婚姻可谓是门当户对,两人在阿利耶娃大一时就已经结婚,而后共育有两女一子,生活幸福。

在阿利耶夫在政治上逐渐高升之后,阿利耶娃也逐渐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社会活动方面。

因为阿利耶娃从小就十分注重对阿塞拜疆民间文学、民族文化的保护,她于1995年创立了“阿塞拜疆文化之友”基金,而后又创办了《阿塞拜疆文化遗产》杂志,大力推广阿塞拜疆的文化、音乐,还因此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而后,阿利耶娃不满足于仅仅从事慈善事业,她同丈夫一样开始转向政治道路。由于常年从事慈善事业,阿利耶娃对阿塞拜疆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她不断提出改善民生的建议,推动政府改善人民生活。

这让阿塞拜疆人民对于这位有着很高的好感度,这种好感也会体现在对于阿利耶娃从政道路的支持上。

2005年,阿利耶娃以超过90%的高票当选为国家议会议员,随后还当选为了新阿塞拜疆党副主席,这条道路是否看着很眼熟?没错,当初阿利耶夫也正是通过这样的道路最终当上了新阿塞拜疆党主席、进而当选国家总统的。

2017年,总统阿利耶夫签署法令,任命梅赫丽班·阿利耶娃为阿塞拜疆第一副总统,当总统无法履职时,副总统将会继任总统职务。

这一几乎等于“夫妻共治”的决定让阿利耶夫饱受国内反对党和西方社会的诟病,他们称阿利耶夫这个决定让阿塞拜疆倒退到了“中世纪”,联合国还因此将阿塞拜疆评选为“世界上最不民主的国家”之一。

但这并没有影响大部分阿塞拜疆人民对阿利耶夫的爱戴,因为人民生活水平一直都在进步,经济也在发展;同时,许多阿塞拜疆百姓都因阿利耶娃感到自豪,认为她风度迷人、为民生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当然,对于阿塞拜疆人民来说,阿利耶夫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收复了纳卡地区大部分领土,完成了阿塞拜疆人民百年以来的心愿。

纳卡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简称,这是一个位于阿塞拜疆境内、面积大约4400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个地区与亚美尼亚不接壤,在苏联时期就是属于阿塞拜疆的自治州,但问题在于,80%生活在这个自治州的居民却是亚美尼亚族。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历史上就对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有着争议,到了1988年,阿塞拜疆还与亚美尼亚因此爆发战争,此时前苏联已经“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对于两国的冲突进行调停。

失去了苏联的帮助,阿塞拜疆在战争中落败,纳卡地区也被亚美尼亚占领,尽管随后两国就全面停火问题达成了协议,但纳卡问题始终是两国之间的一根刺,武装冲突也时有发生。

直到2020年9月,纳卡地区再次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但不同的是,这次阿利耶夫明显“有备而来”,占据了上风。尽管在俄罗斯等国家的调停下,双方曾短暂停火,但很快又再次爆发冲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还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

这次冲突持续了2个月,造成了超过4000人死亡、8000人受伤和数万人失去家园的惨烈后果,但令阿塞拜疆人民高兴的是,这一次他们一举夺回了纳卡地区的大部分领土。

202年11月,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以及俄罗斯三国共同签署了停火协议,亚美尼亚同意将纳卡地区的克尔巴贾尔区、阿格达姆区和拉钦区等3个区交给阿塞拜疆。

11月16日,阿利耶夫和阿利耶娃亲自驾车前往纳卡地区视察,阿利耶夫更是激动地跪在地上亲吻阿塞拜疆的国旗,并亲手在纳卡地区升起了阿塞拜疆国旗。

收复纳卡地区,是阿塞拜疆人民一直以来的心愿,在阿利耶夫的带领下,阿塞拜疆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在这一刻,阿塞拜疆人民欢呼雀跃,为收复失地,也为他们不屈的雄鹰——阿利耶夫。

阿利耶夫执掌阿塞拜疆19年,以油气立国、平衡大国关系,发展国内经济,不管西方国家如何评价他,但他正带领阿塞拜疆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