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有权势的洋人执掌中国经济命脉50年还险些成为海军司令

晚清时期的中国备遭列强欺凌,不仅丧失大片国土和难以计数的利权,而且在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也受到它们的掣肘,其在华代理人往往占据经济、外交等部门的要津,权势之大往往令清廷俯首听命。在这些“洋大人”中,有一位曾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近半个世纪,还差点当上海军司令。此人,便是长期担任清朝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

赫德1835年生于英国北爱尔兰,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王后学院,1854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并在当年6月被派往香港,接受见习翻译的培训,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便学会了中国北方官话与粤语。培训结束后,赫德被派往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当广州在第二次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攻陷后,又被调往广州领事馆工作,时在1858年。

赫德在广州领事馆任职期间,英国人李泰国出任清朝的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广州筹建新海关。李泰国因为赏识赫德的才干,便力邀他加入自己的团队,出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4月,李泰国因病回国修养,临行前推荐赫德代理自己的职务,并得到清廷的批准。1863年11月,清廷正式解除李泰国的职务,同时任命赫德担任总税务司。

赫德是个精力充沛、雷厉风行的领导者,转正的第一天,便以自己的名义向各口岸税务司发布通令,要求他们此后只接受自己的领导,不得听从各级地方政府的命令。此后数年,赫德在通过高薪招揽全球精英的同时,又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制度,创设按章征税、按律执法的办法,由此将总税务司将打造成当时中国最清廉、效率最高的部门。

赫德对海关系统的改造,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杜绝了此前普遍存在的贪腐无能、人浮于事的现象,还使得海关的收益大幅攀升。有数据统计,在赫德担任总税务司的50年间(1861-1911年),海关岁入由496万两白银猛增至3200多万两,占当时清廷总岁入的26%,成就之斐然令人惊叹。

对于清廷来讲,海关岁入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最稳定,为中国从事洋务运动、赔偿债务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和信用担保,堪称帝国的救命稻草。凭借着以上成就,赫德被清廷视为财神爷,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各级官僚,无不对他以礼相待。出于对赫德成绩的嘉奖,清廷不断拔擢他的官职,最终授予他正一品的官衔,可谓位极人臣。

赫德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在牢牢掌控海关的同时,还频频以客卿的身份,就内政、外交等事务对清廷建言献策,并在中法和谈、庚子和谈等事件中,都扮演过中外沟通的桥梁作用。早在1865年,赫德便向总理衙门呈递由他撰写的《局外旁观论》,以“局外人”的姿态,要求清廷效法欧美改革自强。清廷将此文下发给各地督抚讨论,由此引发政坛大震动,并开洋务运动之先声。

平心而论,赫德无论是掌舵中国海关,还是参与清朝的内政、外交等事务,都在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中国发展、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作用,堪称中国的好朋友。但赫德毕竟是英国人,他为中国效力的终极目的,依然是为英国扩大在华势力的意图服务。正因如此,赫德试图控制中国海军的企图,便很容易引起有识之士的警觉。

1874年末,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向朝廷呈递《筹议海防折》,系统提出向英、德等国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同时辅以沿海陆防,由此形成中国近代海防战略。清廷对李鸿章的建议十分重视,由此开启筹建海军的工作,并任命赫德为购置战舰的负责人。

赫德接受任务后,在1879年为清廷采购了12艘战舰,但吨位与战斗力均无法与英国远东战舰相抗衡。同年,赫德又向清廷建议设立总海防司署,并自荐出任总海防司,而由其弟赫政接任总税务司。赫德的想法提出后,立刻引起李鸿章核心幕僚薛福成的警觉,他认为赫德兄弟一旦掌控海关、海军,中国将会处处受制于英国,再无独立性可言。

李鸿章非常认同薛福成的分析,并向朝廷上书言明利害关系,坚决反对赫德的提议。看到李鸿章的奏折后,慈禧太后如梦惊醒,由此对赫德开始严加防范。1885年,清廷正式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担任总理大臣,但实权却掌握在会办大臣李鸿章手中,而赫德则被排除在管理者之外。就此,赫德企图做中国海军司令的梦想落空(详情见《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

赫德虽然没有当上海军司令,但此后仍留任总税务司,并继续受到清廷的优待。1908年,在中国生活了54年后,思乡心切的赫德最终决定辞职,并在同年4月13日启程回国。1911年9月20日,赫德因病离世,终年76岁,死前依然保留着中国总税务司的头衔。赫德去世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廷遣使致哀,并追授他为太子太保。随着赫德的离世,属于他的传奇人生就此落幕。

资料来源:《赫德与旧中国海关论文选》、《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