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传奇的洋人掌控晚清经济命脉50年还想当中国的海军司令

战争后,中国屡次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不仅丧失大片国土和难以计数的利权,甚至在内政外交方面也遭到欧美的掣肘,其在华代理人往往在经济、外事等部门占据要津,权势之大往往令清廷仰其鼻息。在这些洋“大人”中,有一位曾掌控晚清经济命脉近半个世纪,还差点当上中国的海军司令。此人,便是执掌中国海关长达50年的英国人赫德。

赫德于1854年来华工作,历任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翻译、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接替同胞李泰国,出任代理总税务司职务,两年后转正。赫德一旦正式掌舵海关,便将其视为自己的“禁脔”,容不得他人觊觎、染指。当获得绝对权威后,赫德放开手脚,对海关管理体制进行大修大改,力图将其打造成中国最清廉、效率最高的部门。

赫德对海关的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他仅用了26时间(1861-1887年),便将海关岁入由496万两白银,增收至2000万两,占当时清廷总岁入的24%。海关岁入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最稳定,为清廷从事洋务运动、赔偿债务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和信用担保,作用极为重要。赫德凭借着这些成绩,自然被清廷上下视为“财神爷”,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敢得罪的对象。

赫德凭借着在海关工作取得上的成就,频频以“客卿”的身份对清廷建言献策,在内政外交方面提出过很多尖锐的改革意见。早在1865年,赫德便向总理衙门呈递由他撰写的《局外旁观论》,以“局外人”的姿态,要求清廷效法欧美“改革自强”,以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清廷将此文下发给各地督抚讨论,立时引起一场政坛大震动,开“洋务运动”之先声。

赫德不仅插手中国的内政,而且还屡屡参与清廷的外交事务,在中法和谈、庚子和谈等事件中,都充当了清廷与外国沟通的“桥梁”作用。平心而论,赫德在代表清廷对外谈判时,基本上能坚持和维护中国的利益、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尽量减少损失的情况下,帮助中国达成相对合理的条约。由此而论,赫德不失为中国的“好朋友”。

然而赫德毕竟不是中国人,他替中国做事的终极目标,无非还是想为英国扩大在华权益服务。这点在他意图染指中国海军事务、自荐担任海军司令一事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1873年,日本派舰侵扰台湾,令清廷极为震动,对外购置战舰、组建海军一事自然排上日程。赫德作为购置战舰的负责人,在1879年为清廷采购了12艘战舰,但吨位与作战能力均无法与英国远东战舰相抗衡,由此消解英国国内对他的顾虑。同年,赫德又向清廷建议设立总海防司署,并自荐出任总海防司,而由其弟赫政接任总税务司。

赫德的建议刚一提出,马上便被李鸿章的心腹幕僚薛福成识破。薛福成认为赫德本已掌握国家财政,若再控制海军,真好比为虎添翼,恐将后患无穷。李鸿章认为极有道理,便向清廷力陈由赫德掌控海军的危害性,所以等到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时,赫德便被排除在管理者之外。

时总税务司赫德喜言事,总署议授为总海防司,福成上书力争,乃止。见《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1908年,在中国生活了54年后,赫德写下一首意味深长的诗,称“你嬉戏已足,你吃饱喝足,该是你离去的时候了”,然后在同年4月13日启程回国。离别时刻总是伤感。当天,清朝大小官员、各界名流及欧美驻华使节共计上千人前往送行,在一曲《友谊天长地久》声中,送别这位为中国耗尽全部青春的外国老人。

赫德回国后依然挂着海关总税务司的头衔,直到他去世。1911年9月20日,赫德带着对中国的深深依恋,在住所寿终正寝,虚龄77岁。清廷闻讯后,为赫德致哀,并追授他为太子太保。就在赫德去世后145天,宣统帝颁布退位诏,赫德为之效力整整50年的大清帝国覆亡,一个新时代就此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